“爸,這臺舊電腦放家里占地方,要不扔了吧?” 周末,曉琳指著書房角落積灰的臺式機,向父親提議。
父親推了推眼鏡,笑著說:“在深圳,這舊電腦可不是垃圾,它能開啟一場奇妙的‘重生之旅’呢!想不想聽聽?”
被忽視的 “城市寶藏”
曉琳好奇地湊過來,父親繼續說道:“深圳作為科技之城,騰訊、華為這些大企業不斷推出新的技術和產品,每年淘汰的廢舊電腦超過 350 萬臺。這些舊電腦里藏著寶貝,一臺普通臺式機就能提取近 2 千克銅、0.7 千克鋁,高端機型還能提煉出微量黃金。但如果處理不當,里面的鉛、汞等重金屬,會污染土壤和水源,危害可大了。”
“啊?原來舊電腦還有這么多門道!” 曉琳驚訝地張大了嘴巴。
“以前深圳的電腦回收市場可亂了。” 父親回憶道,“華強北的小作坊,工人們戴著簡易口罩,用強酸浸泡電路板,刺鼻的煙霧到處都是,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進下水道,周邊的河流都變黑了。”
科技賦能回收之路
“那現在怎么處理舊電腦呀?” 曉琳迫不及待地問。
“現在方便多啦!” 父親拿起手機,“下載個‘速收云’APP,把電腦的品牌、型號、配置信息填好,再拍幾張照片傳上去,AI 系統馬上就能給出報價。預約上門后,回收員會帶著專業設備來,不僅檢測電腦,還會用專門的工具把硬盤數據徹底清除,安全得很。”
“這么智能!那回收后的電腦去哪兒了呢?”
“它們會根據情況‘分道揚鑣’。” 父親解釋道,“性能還不錯的,會被送到龍華區的翻新中心。技術人員就像電腦醫生,給它們換電池、升級內存、優化系統,修好后通過正規平臺賣到全國各地,甚至出口到國外。那些沒法修復的,就會被送到光明區的國家級電子廢棄物處理基地,在那里,機械臂會精準拆解,用超臨界流體技術分離金屬和塑料,提煉出的貴金屬又能用來制造新電子產品。”
眾人合力守護綠色
“這一套流程下來,好厲害!” 曉琳贊嘆道。
“這離不開政府和企業的努力。” 父親說,“政府每年投入 6000 萬元專項資金,支持企業研發新技術,還給符合標準的回收企業稅收減免。企業也很積極,像星輝達電腦回收公司就和高校合作,研發更高效的拆解技術;還有些平臺用大數據優化回收網絡。社區也經常舉辦活動,比如‘電子垃圾換綠植’,大家拿著舊電腦去換盆栽,既環保又有趣。”
挑戰與前行
“不過,現在也還有難題。” 父親語氣變得嚴肅,“有些非法小作坊為了賺錢,用落后的方式處理電腦,污染環境還擾亂市場。而且新型電腦技術越來越復雜,像折疊屏、液態金屬散熱這些,對回收拆解工藝提出了更高要求。”
“那該怎么辦呀?” 曉琳有些擔心。
“別擔心!” 父親笑著說,“深圳的企業和科研機構正在合作攻關,研究新的拆解技術。政府也在加強監管,完善政策。只要大家一起努力,一定能解決這些問題。”
聽完父親的話,曉琳拿起手機:“爸,我們現在就預約回收這臺舊電腦吧,我也想為環保出份力!”
窗外,深圳的陽光依舊燦爛。那些曾經被淘汰的舊電腦,正通過規范的回收體系,在這座城市里完成從 “電子垃圾” 到 “再生資源” 的華麗蛻變,續寫著屬于自己的綠色傳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