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的熱浪裹挾著蟬鳴,林夏抱著厚厚的宣傳單穿梭在老舊小區。她的紅馬甲已經被汗水浸透,黏在背上,手里的喇叭反復播放著:“舊電腦回收,保護環境,變廢為寶……” 推開 302 室的門,一股陳舊的氣息撲面而來,王大爺正對著布滿灰塵的臺式機嘆氣:“這電腦跟了我十年,存著老伴的照片,扔了舍不得,可放著也沒用。” 林夏蹲下身,耐心解釋:“大爺,我們會用專業軟件對硬盤進行七次覆寫,再物理粉碎,保證信息不泄露。而且這電腦里的金屬提煉出來,能做成新手機零件呢!” 王大爺布滿皺紋的手輕輕摩挲著機箱,終于點了點頭。
與此同時,在三百公里外的青山村小學,五年級的陳小雨正趴在課桌上,透過窗戶望著隔壁鎮上的高樓。她在作文里寫道:“我好想看看電腦里的世界,聽說那里有會說話的動畫,有能查到所有問題答案的‘魔法書’。” 教室里唯一的電器,是一臺破舊的收音機,每天只能在固定時間傳來沙沙的聲音。
回收廠里,機械臂精準地拆解著舊電腦,發出規律的金屬碰撞聲。技術員李工仔細檢查每一塊主板,把還能使用的零件挑出來。“這臺筆記本的屏幕還很新,翻新后能派上大用場。” 他小心翼翼地將屏幕取下,放進專門的收納箱。在數據清除區,藍光不斷閃爍,硬盤里的信息被徹底覆蓋,那些曾經的工作文檔、生活照片,都化作了數字洪流中的塵埃。
隨著回收工作的推進,越來越多的舊電腦被送到處理廠。林夏的手機里存滿了居民的感謝短信,有人說家里終于騰出了空間,有人感慨原來舊物也能發揮新價值。而在提煉車間,熔爐中翻涌的熱浪里,黃金、銅等金屬被提煉出來,它們將成為制造新電子產品的珍貴原料。
一個月后,滿載著翻新電腦的貨車駛入青山村小學。當陳小雨第一次觸摸到鍵盤時,她的手顫抖得厲害。“老師,這是給我們用的嗎?” 她仰起頭,眼睛里閃爍著期待的光芒。校長笑著點點頭:“這是城里的叔叔阿姨送來的,以后你們就能用它學習新知識了。”
打開電腦,屏幕亮起的瞬間,教室里響起一片驚嘆聲。陳小雨在老師的指導下,搜索到了她夢寐以求的動畫,看到了大城市的風景,還學會了用繪圖軟件畫畫。她在新的作文里寫道:“原來電腦不僅是機器,更是一扇通往廣闊世界的門,而這扇門,是無數人的愛心和行動為我們打開的。”
城市里,林夏依然在為電腦回收奔波。她知道,每回收一臺舊電腦,就減少了一份環境污染,節約了一份資源;而在鄉村,那些曾經閑置的舊電腦,正在孩子們的手中煥發新生,成為他們探索世界、追逐夢想的工具。電腦回收,不僅是資源的循環利用,更是希望的傳遞,是城市與鄉村、過去與未來之間,最溫暖的連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