暮色籠罩著深圳,我停好貨車,望著眼前的老小區。樓道里暖黃的燈光星星點點,像極了這座城市藏在繁華背后的煙火氣。今天要回收的,是張叔家那臺陪伴了他整個退休時光的臺式電腦。
還記得初到深圳做電腦回收時,我騎著三輪車,帶著簡單的工具和一顆忐忑的心。那時的人們對電子回收并不了解,甚至有些抵觸。在福田的一個城中村,一位阿姨警惕地把舊筆記本抱在懷里:“這里面有我孩子從小到大的照片,賣了會不會被泄露?” 我蹲在地上,花了整整一個小時,手把手教她備份數據,又當著她的面用專業設備徹底清除電腦里的信息。阿姨感動得直往我手里塞水果,從那以后,她逢人就推薦我,說我是 “靠譜的電腦管家”。
深圳這座創新之城,總在推動著各個行業向前。如今,我們的回收工作也充滿了科技感。手機 APP 上的智能訂單系統,能根據地理位置和電腦型號,快速給出精準報價;車載終端連接著總部的大數據平臺,實時分析市場需求,優化回收路線。有一次,南山一家科技公司急需處理一批淘汰的服務器,我和團隊帶著專業的數據安全設備迅速趕到。通過區塊鏈技術,我們為每臺服務器生成了唯一的數據清除憑證,公司負責人豎起大拇指:“你們的服務,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專業!”
華強北,是深圳電子行業的靈魂,也是舊電腦重獲新生的搖籃。在那里的翻新車間,我見過太多 “化腐朽為神奇” 的時刻。一臺被孩子不小心潑了牛奶的筆記本,經過工程師們的精心 “治療”,不僅恢復了功能,還升級成了性能更強的版本;一臺外觀破舊的辦公電腦,在換上全新的外殼和配件后,成為了二手市場的搶手貨。這些 “重生” 的電腦,有的被送到了內地的小微企業,有的走進了鄉村學校,繼續發揮著自己的價值。
但行業的發展并非一路坦途。在寶安的一處工業園區附近,我曾發現非法拆解的黑作坊。他們為了提取金屬,采用簡單粗暴的焚燒方式,刺鼻的煙霧和污水嚴重污染了環境。我冒著風險收集證據,聯合環保部門將其取締。雖然過程中遭受了威脅,但每當想起那片被挽救的藍天和河流,我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。
隨著深圳 “無廢城市” 建設的推進,電腦回收逐漸成為市民的日常習慣。社區里定期舉辦的 “電子回收日” 活動,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;學校的環保課堂上,孩子們通過我們捐贈的翻新電腦,了解著科技與環保的知識。
夜晚,我開著貨車行駛在深圳的街道上。車內的舊電腦在城市霓虹的映照下,仿佛在訴說著它們的過往。而我知道,在這座充滿無限可能的城市里,它們的故事遠未結束,新的旅程即將開始。作為電腦回收從業者,我將繼續穿梭在深圳的街巷,見證每一臺舊電腦的重生,為這座城市的綠色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